健康科普
MANAGEMENT
让人绝望的癌痛~正确认识和吃用止痛药!
疼痛是一种主观上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在肿瘤患者中,癌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遭受着疼痛的折磨,这不仅影响其日常生活,降低其生存质量,还摧残其精神和心理,引发焦虑、抑郁、恐惧、绝望、厌世等负面情绪。
而对于癌痛的治疗,患者及家属存在很多误区,“医生,我现在这么痛,是不是病情很严重了?”、“我还可以忍一忍,不想用止痛药。”“吗啡会上瘾吧?会有依赖性,以后是不是戒不掉了?”“我可以痛的时候吃,不痛的时候不吃吗?”“止痛药副作用太大了,不想用。”……
正确认识癌痛
肿瘤直接引起(80%):肿瘤压迫、侵犯神经、骨骼、内脏、软组织、皮肤等。
肿瘤间接相关(8%):体质衰弱、便秘、褥疮、肠道/尿道等空腔脏器阻塞。
肿瘤诊断及治疗引起(10%):穿刺活检;手术切口及神经损伤;化疗及靶向治疗引起的血栓性脉管炎及周围神经病变;放疗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水肿、纤维化、神经损伤等。
非肿瘤病变的相关性疼痛(2%):骨关节炎、并发带状疱疹等;部分社会心理因素。
正确评估疼痛程度
运用数字疼痛评分法、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主诉疼痛分级法正确评估疼痛程度。
遵循三阶梯镇痛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将止痛药分为三阶梯,根据三阶梯镇痛原则,严格按阶梯用药、按时服药、个体化给药,最大程度控制癌痛,争取达到无痛状态。
正确认识癌痛
“疼痛这么厉害,我是不是病情很严重?”
肿瘤早期也可出现癌痛,需明确引起癌痛的原因。如果是肿瘤直接相关,通过抗肿瘤治疗配合止痛治疗可最大程度控制癌痛;如果是肿瘤间接相关或肿瘤治疗引起,无法避免因素,通过止痛治疗配合中医药治疗可控制癌痛及不适症状。
“我还可以忍一忍,不想用止痛药。”
轻度不适感,不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的,可通过中医药及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出现疼痛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时,需积极配合医生止痛治疗。抗肿瘤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忍痛可能诱发负面情绪,进而影响肿瘤治疗。
“吗啡会上瘾吧?会有依赖性,以后是不是戒不掉了?”
药物成瘾是指产生欣快感,而吗啡用于癌痛是为了镇痛,镇痛感≠欣快感。常人连续使用药物一周以上有成瘾可能性,但对于中、重度癌痛病人,根据WHO三阶梯止痛法,在合理使用药物的前提下,癌痛病人使用吗啡而致使成瘾性的概率约为0.03%。对于部分人停用后会有不适感,是因为吗啡会造成身体因素的依赖,即多次使用吗啡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组织对吗啡产生的适应有关。这就是为什么癌症治疗过程中,疼痛缓解时,停用吗啡会产生一些戒断症状,比如失眠、浑身不适等。而这些不适反应采取对症治疗后不久即可消失。
“我可以痛的时候吃,不痛的时候不吃吗?”
癌痛是一个慢性症状,提倡“按时给药“,以达到无痛状态。特别是采用缓释制剂者,如曲马多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等,需严格按时用药,使体内药物浓度稳定,持续镇痛。若不痛的时候不按时服药,疼痛时再服药,短期内无法达到有效止痛的药物浓度,影响止痛效果。而对于肿瘤引起的疼痛,通过抗肿瘤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可根据三阶梯原则缓慢减少止痛药用量,切忌自行停服。
“止痛药副作用太大了,不想用。”
止痛药常见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等,这些副作用通常出现在用药早期,可自行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配合中医药治疗,而便秘可能是一个长期伴随的症状,可通过口服乳果糖、麻仁软胶囊等缓泻剂缓解,日常可进食芝麻、火龙果、香蕉等润肠通便。对于过量用药出现的嗜睡状态,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肿瘤科 曹杰智主任医师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肿瘤科 沈曼娜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