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NEWS
德承百年
喜讯 | 我院陈光星教授及其团队的科研项目获2024年度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立项
近日,我院常务副院长、风湿肾病科学科带头人陈光星教授团队申报的“基于人工智能超声影像组学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规律”项目荣获2024年度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立项资助。
项目介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RA的患病率为0.42%,病人总数约500万。随着RA患者病程的延长,残疾率升高。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RA辨证过程复杂且主观性强,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知识要求较高,影响了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疗效。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对中医理论、临床案例、血清学检查和影像组学大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RA辨病辨证的规律和特征,为中医诊治提供准确可靠地支持。
陈光星团队拟通过建立瘀血阻络型和肝肾不足型RA队列研究,观察中医证候临床表型特征、RA病情活动性评分、AI关节超声和关节DR片,血清学变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深度学习和分析,建立多维度RA辨病辨证工具,并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基于中医病证结合理论进行研究设计,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益肾通络法(益肾通痹汤)的有效性及中医治疗的特点与优势,并集成单细胞测序、转录组学、质谱流式等前沿技术,阐释类风关瘀血阻络、肝肾不足两种证型患者在病情不同阶段(治疗前后)免疫相关组织、细胞、分子等多维界面的特征性变化及规律,绘制类风关病证结合免疫分子图谱,解读中医药诊疗类风关的免疫学机制,促进中医药防治RA的推广应用。
专家风采

陈光星
教授,主任中医师
白云医院常务副院长,风湿病科主任中医师,中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杰出医学青年人才,广东省第二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纪藩教授学术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千百十”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社区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自身免疫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委员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广东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终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审专家,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世中联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欧美同学会理事。在国内风湿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科室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风湿肾病科成立于2020年,以建设大湾区中医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医疗中心、科研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为发展方向,以中医经典理法方药及现代康复疗法运用于风湿疑难病证为治疗特色,探索风湿免疫病的最佳防治方案。目前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社会健康管理专委会主委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单位,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自身免疫病分会副主任单位国家区域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风湿肾病科重点围绕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脏病、肾病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疑难风湿肾病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并与区域内数十家医联体开展多点合作,具有较高的诊治风湿病、慢性肾脏病的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水平,深受同行和患者好评。目前科室开展了磁振热治疗、中医定向透药、血液透析、中药熏洗、中药沐足、双柏散贴敷、中药热奄包、中药穴位贴敷、耳针、皮内针、电针、艾灸、火龙罐、游走罐、穴位注射等数十种特色技术及方法。
陈光星教授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课题。团队自主研制的抗类风湿中药复方益肾通痹汤,抗炎抗风湿作用起效快,作用强的特点,获广州市卫健委立项为广州中医药临床核心建设项目。自主研制的尿酸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降尿酸、降血脂的功效,无毒副作用,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